进入二十一世纪,随着国外PCB企业的大举迁入,我国的PCB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。先进技术的引进,高端产品的出现,使我国的PCB无论是量和质,均有空前发展。产量已踞世界第二位,类型从刚性、挠性到刚挠结合,层数由单层到数十层,材质由纸基、布基到高频、金属基、陶瓷基,经营由单点到集团化等。PCB电路板产品的发展,给PCB的检测工作带来更高层次的要求。这些要求,既概括产品本身,也涉及原材料,还涉及组装件,应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。
目前,我国的PCB检测主要集中在安全认证检测和产品质量鉴定两方面。安全认证带有强制性,是市场准入必要条件;质量鉴定则是客户在性能方面的认可。就IEC标准(国标)而言,质量鉴定的项目一般为:目检、尺寸检验、电气试验、机械试验、镀层检验、可焊性、耐溶剂及焊剂性、导线耐电流和电压、频率漂移等。IPC(美国连接电子业协会)标准规定的质量鉴定的项目为:目检、尺寸检验、导线精度、结构完整性、物理要求、金属芯和模拟返工及非支撑元件孔连接盘的粘合强度、电气试验、阻焊层、清洁度、环境试验、特殊要求等。
在这些要求里面,PCB生产商和其客户特别关心的是目检、结构完整性、清洁度、环境试验、特殊要求等,其中结构完整性、清洁度、电气试验是双层、多层、高密度互连PCB生产商和其客户关注的焦点。因为结构完整性是在热引力试验后,检查PCB的镀层完整性、镀层空洞、层压板完整性、层压板裂缝、凹蚀、去钻污、负凹蚀、内层孔环、连接盘起翘、镀层/涂层厚度、最小内层铜箔厚度、最小表层导线厚度、金属芯、介质厚度、盲孔或埋孔的树脂塞孔、钉头等项目,使PCB的内部情况一目了然,也成为质量控制的重点。如果PCB企业没有金相分析系统和运行软件,是无法进行检查的。 基材方面,厂商关心的要求集中在表面/次表面、尺寸稳定性、燃烧性、耐化学性、玻璃化温度(Tg)、热膨胀系数、耐电弧、卤素含量、离子迁移(CAF)、热阻、导热系数、元素分析等等。 加强测试技术研究 除了仪器设备原因外,我国PCB检测跟不上国外的另一个原因是测试技术的研究。国外一些大公司,由于产品开发能力强,其检测技术也处在不断的研究中。
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建议由CPCA协调,将各种检测设备集中利用,实现资源共享,形成完善的测试网络。同时,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的检测技术,系统化地提高我国在PCB检测能力。 相比之下,我国的PCB检测技术要弱些。那么,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?首先应提高我国PCB电路板的技术含量,迫使检测技术跟上产品发展。其次,加快PCB标准的修订,增加检测项目,抬高技术门槛。再次,加大对PCB检测业的投入,引进先进仪器设备,完善检测手段,提高检测水平。第四,增加检测技术交流,发现和完善新的检测技术。 |